前三季度,縣委、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和省委、省政府的決策部署,緊緊抓住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紅利正溢的難得機遇,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全力激活各種要素聚合配置,全縣經濟保持穩定恢復,發展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。
一、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征
據省統計局統一核算,前三季度,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(GDP)46.41億元,按不變價計算,比上年同期增長9.8%,全省增速排名第11,第二平臺市縣增速排名第2,同比增速提高9.2個百分點,兩年平均增長5.2%。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13.90億元,同比增長2.7%,同比增速提高0.8個百分點,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9.0%,兩年平均增長2.3%;第二產業增加值8.48億元,同比增長15.2%,同比增速提高7.7個百分點,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6.2%,兩年平均增長11.3%;第三產業增加值24.03億元,同比增長12.6%,同比增速提高14.6個百分點,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4.8%,兩年平均增長5.1%,成為拉動全縣經濟增長的火車頭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0.0:18.3:51.7。
(一)農業生產閃出新的增長亮點,工業經濟恢復保持較快增長態勢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持續顯現。
農業內部結構調整閃出新的增長亮點。前三季度,全縣農林牧漁業及其專業與輔助性活動實現增加值14.32億元,按不變價計算,比上年同期增長3.0%,同比增速提高了0.9個百分點,兩年平均增長2.5%。糧食生產供給能力明顯提升,前三季度,全縣谷物總產量17375.08噸,比上年同期增長3.4%;天然橡膠隨著原油價格上漲帶動產量穩定增長,全縣橡膠產量為17425.99噸,同比增長2.1%;中草藥材生產較快增長,產量為2353.65噸,同比增長6.3%。茶葉、咖啡(干豆)、荔枝、柚等熱帶特色農產品大幅增長,產品產量分別為87.92噸、56.28噸、1703.33噸和1389.04噸,同比增長66.0%、47.64%、92.3%和39.2%,白馬嶺綠茶、母山咖啡等一批生態產品品牌效應開始凸顯,閃出了農業經濟新的增長亮點,熱帶農產品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。生豬產能恢復增長,全縣生豬出欄量12.52萬頭,同比增長11.2%;肉類總產量11855.31噸,同比下降2.9%。水產品產量大幅增加,全縣水產品產量為9259噸,同比增長13.7%。
工業生產恢復增長保持較快勢頭。前三季度,按不變價計算,全縣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0.0%,同比增速提高20.3個百分點。其中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.8%,全省增速排名第6,第二平臺市縣增速排名第1。分行業看,水力發電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3.7%,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為136.7%,成為撬動規模以上工業保持較快的主要因素;藥材加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5.9%,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為69.7%;非金屬礦制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3.5%,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為40.2%。
(二)城鄉消費市場同步增長,旅游市場保持繁榮發展,需求端漸趨活躍。
消費市場“穩定器”與“壓艙石”作用明顯。前三季度,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.99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增長15.3%,全省增速排名第12,第二平臺市縣增速排名第4,同比增速提高了24.8個百分點,兩年平均增長11.1%。分消費地看,前三季度,城鎮消費品零售額為11.05億元,同比增長15.3%,同比增速提高了24.1個百分點;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.95億元,同比增長15.3%,同比增速提高26.8個百分點。分消費形態來看,全縣商品零售額為11.31億元,同比增長15.3%,同比增速提高了22.6個百分點;餐飲收入1.69億元,同比增長15.4%,同比增速提高34.6個百分點。省統計局核算結果表明,按可比價格計算,前三季度,全縣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6.5%,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3.3%,拉動經濟增長1.3個百分點;住宿和餐營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5.0%,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9.2%,拉動經濟增長0.9個百分點,消費“壓艙石”對經濟作用明顯增強。
旅游市場繁榮發展推動良性循環。根據縣旅文局提供數據,前三季度,瓊中縣共接待游客94.84萬人次,同口徑同比增長173.9%。其中,接待過夜游客41.99萬人次,同口徑同比增長49.6%,全省增速排名第11,第二平臺市縣增速排名第3;接待一日游游客52.85萬人次,同比增長632.7%。實現旅游收入4.97億元,同口徑同比增長212.6%。其中,實現過夜旅游收入3.71億元,同口徑同比增長153.3%;實現一日游旅游收入1.26億元,同比增長645.9%。旅游市場繁榮發展帶動消費市場活躍,進而帶動經濟穩定發展,形成了良性循環。(注:以上游客總人次、過夜游客人次、總收入、過夜旅游收入的同比數據均剔除候鳥游客)
(三)財政收入大幅增長,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經濟增長,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升。
財政收入大幅增長。前三季度,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.76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28.0%,全省增速排名第6,第二平臺市縣增速排名第3。分結構看,稅收收入0.94億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1.5%,完成全年預算的64.5%;非稅收入0.82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95.5%,完成全年預算的44.4%。
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經濟增長。前三季度,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4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11.4%,增速與屯昌、東方、澄邁并列全省各市縣第5位。其中,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61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8.5%;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6元,比上年同期12.7%,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流向居民財富積累明顯。
宏觀經濟生態效益明顯提升。上半年,全縣單位GDP能耗0.38噸標準煤/萬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1.9%,比一季度下降8.1個百分點。其中,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11.18噸標準煤/萬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14.4%,降幅較一季度收窄8.0個百分點;單位GDP電耗552.71千瓦時/萬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.3%,增速較一季度下降3.9個百分點。8月份,全縣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.0%,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。
(四)金融業穩定發展,經濟增長支撐不斷增強。
金融存款呈穩定增長態勢。前三季度,全縣金融業同比增長2.2%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瓊中支行提供數據,9月末,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07.53億元,比去年同期提高14.4%。其中,境內存款中住戶存款82.5億元,同比增長18%;非金融企業存款9.32億元,同比下降17.7%;廣義政府存款15.68億元,同比增長22.9%。
貸款余額呈同比下降趨勢。貸款余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瓊中縣農信社小貸總部改革影響,2021年瓊中縣農信社大量存量貸款還將持續到期,貸款發放速度不及小貸總部存量貸款到期速度。9月末,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76億元,比去年同期下降4.2%。其中,境內貸款中住戶貸款44.55億元,同比下降15.3%;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31.45億元,同比增長17.7%。
二、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凸出問題
總的來看,前三季度,全縣經濟總體呈加快恢復常態增長態勢,結構調整成效明顯,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進步。但是,必須看到,在當前國內外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,經濟回歸常態增長軌道運行基礎仍不穩固,前三季度全縣經濟環比增速回落了1.5個百分點,一些突出性的問題加大對全年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如期實現的難度。具體表現在:
(一)投資下滑影響了產業結構有效調整和經濟的穩定增長。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“第一駕馬車”,具有需求和供給兩重屬性,亦通過投資活動對社會產品、勞務需求傳導拉動經濟增長和向社會交付固定資產(生產性及非生產性固定資產),直接為社會再生產注入新的生產要素推動經濟增長,以及為勞動者提供各種服務與福利設施間接促進經濟增長。然而,進入三季度以來,投資增長勢頭卻受到抑制,前三季度,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同期下降5.3%,同比增速滑落了35.6個百分點。投資的下降,一方面,不利于推動縣域產業結構的持續有效調整,阻滯了現代經濟賴以增長的產業體系構建進程。另一方面,裂斷了投資的傳導鏈,降低消費需求有效發揮對經濟增長的“穩定器”、“壓艙石”作用,不利于實現全年經濟預期增長目標。
(二)結構性價格下降誘發域內通縮降低要素流動配置信心。從價格杠桿來看,適度的價格上漲有利于加快要素空間流動配置推動經濟增長。然而,年初以來,域內消費市場價格一直處于通縮狀態波動,前三季度,全縣居民消費價格(CPI)同比僅上漲0.1%,在列入監測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中呈“四升一平三降”結構性通縮特征。其中,交通和通信同比價格上漲4.8%,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同比上漲1.3%,以豬肉為代表的食品煙酒類價格同比卻下降2.0%,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同比下降1.7%,拖累了消費市場價格,整體處于通縮波動狀態,不利于增強域內要素配置尤其是恢復生豬正常生產信心。
三、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確保如期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建議
當前,距年底僅剩兩個月余時間。從要素配置效益和增長慣性來看,如期完成全年經濟預期增長目標,夯實“十四五”經濟社會起步發展基礎,仍面臨較大困難與挑戰。建議:
(一)圍繞如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,全面推動全縣經濟穩定增長。當務之急,要圍繞9.13項目、11.13項目、1.13項目、3.13項目和園區等重點規劃項目建設進程,找問題,補短板,特事特辦,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推動業主單位按計劃如期完成項目投資,全力發揮投資傳導經濟增長作用,確保實現全年經濟預期增長目標,兌現政府對人民經濟增長目標的承諾。其次,在推動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,注重投資供給屬性對經濟長期增長的支撐作用,科學引導、鼓勵資本要素流向生產性領域尤其是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等新經濟形態領域聚合配置,加快構建縣域現代特色產業體系,推動縣域產業結構有效調整升級,夯實“十四五”縣域經濟增長產業基礎,增強縣域產業競爭優勢。
(二)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縣域消費,激活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支持經濟增長。一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支出對民間消費輻射、帶動作用,全面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,推動民間消費需求。二要充分利用年末消費旺季的有利時機,在強化疫情防控、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的前提下,鼓勵市場主體積極創新營銷手段與模式,全力促進民間潛在的消費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,繼續發揮好消費“穩定器”、“壓艙石”的作用。三要大膽創新釋放地處海南“田”字型高速公路“十”字交叉點的區位優勢,支持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游區、云湖鄉村旅游度假區、什寒黎苗山寨等域內景區積極謀劃特色消費主題活動,大力吸引域外消費需求流入實現,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的增長作用。四要做好刺激消費可能誘發市場價格過快上漲預控工作,既要防止價格長期處于通縮狀態波動降低要素配置信心,又要防止價格上漲過快誘發通脹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,力求全年價格總水平在1.5~3%的溫和、適度空間波動。
(三)提早謀劃明年經濟工作,確??h域經濟持續較快增長。一要按照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,結合自身實際,提早謀劃明年全縣經濟布局,確保全縣經濟持續增長。二要抓住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產業鏈、價值鏈、供應鏈重塑的新機遇,對標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、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,大膽創新“放管服”改革和招商引資機制,對外講好瓊中故事,全力吸引國內外資本流入瓊中、配置瓊中、生根瓊中,力求做到投資一批、生產一批、儲備一批,適時注入經濟持續增長動力。